君美头条

每天500家倒闭,奶茶行业集体崩盘!这场“甜蜜梦”醒得太快
2025-10-28 09:50 来源:高见


一杯十几块的奶茶,喝起来甜,但开起来,苦得要命。

从网红街头到商场角落,从大学门口到县城主街,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一块奶茶招牌。

它们开得快,倒得更快。

有人在开业剪彩时信誓旦旦要做本地新品牌,也有人刚贴上logo一个月,就在二手市场甩卖设备。

在过去的12个月里,全国已经倒下了近20万家奶茶店,这不是一个小数目。

平均每天有500多家店消失,连同创业者的积蓄、加盟商的希望,一起蒸发。

这场看似小众的“倒奶潮”,背后其实是整个时代创业焦虑的投影。

有人辞掉工作、砸光积蓄,只为摆脱打工生活。

有人赌上一切,只为证明自己也能靠奶茶翻身。

有人躺在租金、加盟费、供应链的夹缝里,看着自己一天比一天亏。

奶茶不香了吗?不,是这杯暴利神话,早就被卷成了陷阱。


01


十年前,开奶茶店是小镇青年们的梦想起点。

蜜雪冰城靠“一元续杯”做成连锁王国,喜茶靠“排队三小时”打造品牌神话。

那时,哪怕你不会运营、不会营销,只要能租到个黄金铺面,开奶茶店就几乎等于稳赚。

可如今,市场彻底变了。

2023年之后,奶茶门店数量暴增,资本、品牌、加盟商一拥而上。

根据红餐网数据,仅一年间,就有19.7万家奶茶店关闭。

平均每三家新开的店,就有两家活不过半年。

广州的刘哥在做二手设备回收,他说今年的生意太好了,好得让人心慌。每天都有倒闭的奶茶店找他拉设备,同一个品牌,国庆那几天我一天收了五家。

有人只撑了一个月。

佛山的一个加盟商刚买的机器还没拆封完,就因为客流不足、房租顶不住,被迫关门。

连回收商都感叹:“这行现在,不是回收生意多,而是收不过来。”

更扎心的是,那些曾经被神话的加盟故事,也开始反噬。

王汪汪花光五年积蓄,自己做品牌、找原料、设计包装,亏了三十万。

她以为控制成本能活下去,却死在了选址和流量上。

而栗子加盟了一个二线品牌,投了四十多万,撑不过一个暑假。

更惨的是那些追着头部品牌跑的人,有人一次性开三家门店,短短一年亏掉两百万。

当你还在社交平台上搜奶茶加盟多少钱,另一头,刚入局的创业者已经在发设备低价转让。


02


奶茶不是没市场,而是市场被“打烂了”。

头部品牌为了抢地盘,疯狂扩张。

去年有的品牌喊出万店计划,要求加盟团队一天至少开八家店。

他们甚至把商圈保护范围从一公里缩到五百米,只为比竞争对手多抢一条街。

很快,结果来了,奶茶店越开越多,但顾客没变多。

供应商、加盟商、从业者都在“挤牙膏式”生存,口味越来越像,包装越来越浮夸,营销越来越无底线。

你今天喝的“桂花乌龙拿铁”,明天隔壁家就能复制出来,网红爆款一夜之间被全城模仿。

消费者早已审美疲劳,于是,价格成了最后的武器。

“10元以下”成了新战场。

曾经高高在上的喜茶、奈雪,为了活下去,不得不降价十几元,喜茶的客单价从三十多元跌到二十出头。

连原本就主打“平价”的Coco、书亦烧仙草,也开始往下探价。

打价格战当然能吸引一时的客流,但后果是,利润被彻底榨干。

大品牌还能靠规模和资本续命,小品牌、小店主,却被拖入深渊。

租金、人工、原料、外卖佣金样样都涨,单价却一降再降。

一杯卖十块的奶茶,加盟商能赚的可能不到两块,顾客多的时候能扛,淡季一来,只能眼睁睁看着钱流光。

成都的设备商刘哥说得直白:“现在的奶茶生意,不是卖奶茶赚钱,是拼谁亏得慢。”


03


在短视频平台上,开奶茶店月入十万的视频还在循环播放,可现实是,加盟正在成为新的陷阱。

过去三年,头部品牌的加盟门槛被一再降低。

总部为了追求开店数量,对加盟商的资金、经验审核越来越松,甚至愿意让“白纸创业者”直接上阵。

于是,大批没经验的年轻人,被“一夜暴富”的故事点燃。

他们拿出积蓄、贷款、甚至抵押房产,只为有个自己的品牌。

加盟签约时,总部信誓旦旦地保证培训、运营、营销支持,可一旦开业不顺,就甩手不管。

你要做活动,他们说自己在调整策略,你想退款,他们让你看合同。

有加盟商吐槽:“总部只会教你打折。”

更可怕的是,品牌方自己也在亏,很多加盟体系靠收加盟费撑财报。

总部急于扩张,不顾市场饱和,把风险转嫁给加盟商。

在总部赚钱、加盟商亏钱的连锁循环里,无数人进来,又一批批被淘汰。

到最后,你可能发现:自己卖的不是奶茶,而是为别人交学费。


04


如果说过去几年倒下的只是小品牌,那2024年的倒闭名单,会让人彻底清醒。

上市的茶百道,上半年新开826家,却关掉了245家。

“茶饮第一股”奈雪的茶,仅三个月就关闭了89家门店,还把旗下品牌“台盖”全线停业。

而“网红之光”一只酸奶牛,从千店规模跌到退出30座城市。

这说明连巨头都在亏,茶饮行业的本质,其实是供应链生意,靠低成本、快流转、强品牌去维持毛利。

当市场增长停滞,任何环节出问题,都会变成致命伤。

而这次的伤,是全行业的,消费者口味疲劳,爆品难出,店面密度过高,同质竞争严重,资本冷静,融资渠道收紧。

就像一场漫长的内卷,最后把每一个人都卷进去了。

无论你是创业者、加盟商、还是大品牌,都逃不过这场“价格归零”的大雪。


05


从数据看,2025年上半年,全国现制茶饮市场依然保持增长,预计到2027年整体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。

换句话说,市场还在扩张,只是逻辑变了。

过去几年,越大越好的扩张逻辑彻底失效。

喜茶宣布不再打价格战,宁愿慢一点、少一点,也要做出差异化产品。

真正稳健的品牌,已经开始减少加盟、控制店密度、优化门店模型。

还有就是,奶茶行业的竞争,本质上拼的是谁能制造爆品。

从喜茶的“多肉葡萄”,到霸王茶姬的“伯牙绝弦”,每一个成功品牌的背后,都有一个能引爆情绪的产品。

那些指望靠降价续命的品牌,最终都成了别人脚下的泡沫。

除此外,供应链与科技将成为分水岭。

蜜雪冰城已经投资AI供应链公司,用算法控制成本、仓储和物流。

智能化、标准化,正在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底层支撑。

当然,出海是下一个增长点,东南亚、欧美市场的茶饮文化尚未成熟。

霸王茶姬计划明年春季进军美国,喜茶、奈雪早已在新加坡、泰国落地。

与其在国内拼低价,不如去更大的世界抢增量。

行业的下半场,不再是谁开的店多,而是谁能撑得久。


06


每个走进奶茶行业的人,都以为自己能成为下一个蜜雪冰城。

可在这场“全民开店”的狂潮里,最后留下的,不是赢家,而是教训。

那个曾靠“圆真真”红极一时的品牌创始人谢瑶,如今在街头摆摊重新卖奶茶。

她说,最致命的错误,是盲目的自信,以为行业永远增长,以为多花钱投广告就能扭转命运,以为规模能掩盖亏损。

可商业从来没有奇迹,只有逻辑。

当市场从“增量”转向“存量”,当价格战取代创新,当每个创业者都在抢同一杯奶茶的顾客时,这个行业注定要冷下来。

奶茶并没有死,只是神话结束了。

下一个机会,属于那些愿意沉下心、真正理解消费者、而不是靠热度取胜的人。

一杯奶茶,从来不是暴富密码,它只是一面镜子,映出了中国年轻创业者的欲望、焦虑与幻灭。

有的人被甜味诱惑,有的人被苦味教育,当泡沫散去,才有人明白:

原来最贵的,不是奶茶配方,而是那一份“以为自己能例外”的执念。

阅读
广告

猜你喜欢

查看更多报道